主页> 创业新闻> 竞争加剧、两极分化 科创板或加速创投洗牌

竞争加剧、两极分化 科创板或加速创投洗牌

觉醒吧 2019-03-17 19:45 创业新闻 154次

  进入2019年,围绕科创板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,各地也在积极推送“备战科创板”的企业名单。

  尽管上交所方面强调,目前仍无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名单,但市面上已经涌现了大批有望尝试“头啖汤”的预测名单。从这些名单中的企业类型来看,基本集中在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,也就是俗称的“硬科技”、新兴战略性行业类型的企业。

  对于诸多创投机构而言,科创板作为公认的“行业利好”,当前已经是摆在他们投资决策面前的“头等大事”。业内某知名创投机构负责人就表示,从去年年底开始,行业对科创板预期就很高,不少机构已经着手梳理内部名单,争取前几批能够有自家的企业登陆科创板。

  但科创板带来的影响显然不仅仅如此,作为新增的退出渠道,在业内看来,科创板的推出激发了创投机构对科技投资的热情,对业内格局的变化可谓深远。

  创投机构受益程度出现差异

  在业内看来,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。从增强资本市场有效性、增加优质科创资源配置角度来说,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。其中,创业投资无疑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,更是助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、中和去杠杆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的重要抓手。

  对创投行业而言,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无异于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。上海科创基金董事长傅帆就表示,股权创投市场的特点就是投资期限长、市场流动性弱、退出通道有限等,科创板的推出,将有效完善资本退出通道,打通“募投管退”的股权投资闭环,从而引导更多资本助力科创企业发展。

  “科创板对创投行业肯定是大利好,对整个资本市场生态也是大利好。”基石资本副总裁周伟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推出后,新兴行业企业将更容易达到上市条件,而不必等到有大规模盈利的成熟阶段。企业能在更早的阶段上市,无疑能大大缩短创投企业的投资周期,加强创投行业整体的流动性,从而发掘出更多优秀的企业。创投机构能更早更多得获得投资回报,企业也能有更多机会获取发展资金,市场最终将实现一个“投资—退出—再投资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但这种“利好”显然也有偏倚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国内大兴模式创新,诸多凭借市场快速扩张、技术门槛较低的创业项目迅速膨胀,吸引大量资本关注。但在近些年,这类项目逐渐“去泡沫化”,不少过去以这类项目投资为主的创投机构也尝到了“苦头”。而在这一波科创板的制度红利中,这类机构或许与“受益”两字无缘。

  “受益更明显的,肯定是已在科创板相关行业有深厚布局的创投机构,相应的,布局较少的肯定也受益较少。”周伟纳说。

  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熊钢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从整体创投行业来看,科创板的推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,但在受益结构上会有差异。

  具体来说,熊钢认为,科创板推出后,技术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无疑是受益最大的,尤其是集中在中早期阶段投资的技术型创投机构,未来有望获得高额回报。对于处于后端、并购阶段的技术型投资机构,尽管受益相对会少一些,但是也能够在前几批登陆的企业中“分得一杯羹”。

  相比之下,熊钢表示,过去专注于以创意驱动和模式驱动为主的投资机构,尽管科创板的推出也能让他们从中受益,但显然受益程度比起技术驱动的投资机构来说相去甚远。

  科创板加速行业洗牌

  这种受益程度的差异,在业内人士看来,将加速当前行业正在进行的洗牌节奏。

  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及2015年“双创”的兴起,让创投行业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大爆发。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1月底,已登记私募股权、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685家;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7468支,基金规模7.84万亿元;创业投资基金6667支,基金规模0.92万亿元。

  然而,从2017年年底蔓延至今的募资难,意味着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,且从数据来看,有愈演愈烈的迹象。投中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,2019年2月,共计26支基金进入募资阶段,同比下降63.38%;目标募资总规模达78.01亿美元,同比下降89.63%。与此同时,募集完成基金共29支,同比下降50.85%;募集总规模88.66亿美元,同比上涨25.35%。
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